发布时间:2025-05-17 点此:843次
文 | 深瞳商业 木之南
修改 | 楚青舟 纳豆
2023行至结尾,又到了各大音乐渠道榜单出炉的时间。
11月末Apple Music年榜发布,周杰伦仍然占有半壁河山,让人不由慨叹,怀旧浪潮仍在影响着音乐与日子,不过新的科技也已带动着新的趋势悄可是至,妄图以无法反抗的力气改动、重塑职业规矩。
回忆这一年的华语乐坛,在疫情完毕之后激来一阵高潮,喧嚣鼎沸如同又泥古不化,安静中又照见纷乱。
尽管职业不像前些年那样心气十足,但改变仍无处不在,咱们仍然能够发现不少风趣的新趋势。
Apple Music中国大陆抢手歌曲榜单发布之后,有粉丝说“以为是周杰伦歌单,我的歌单也是这样,往下翻才发现是排行榜。”此话应该不是戏言。
在AM年榜TOP100中,周杰伦上榜55首,前20占19席。
这现已不是周杰伦榜首次霸榜,在2020-2022年的AM年榜中,周董一向占有半壁河山,QQ音乐巅峰榜第三季度热歌榜也是接连在榜90天。不由让人慨叹,周杰伦的歌公然没有年代感。
在剩余的45席中,林俊杰占11席,其他也多为陈奕迅、Taylor Swift等人的老著作。
团体怀旧浪潮之下,华语乐坛老歌持续回暖的趋势显着,咱们如同在团体推进一场“文艺复兴”。
当然,客观来说,Apple Music的歌曲应该算“付费华语乐坛现状”。但从综艺和短视频渠道来看,怀旧在免费音乐商场也仍然是主旋律。
音乐综艺打怀旧牌,《声生不息》乃至垂直到地域,2022怀旧港乐,2023怀旧台湾歌曲,最近一季“家岁月”更是被媒体称为“中华音乐编年史”。
老歌也在出乎意料翻红,凤凰传奇的《奢香夫人》沉寂12年后忽然强势回归,一时间处处都是“乌蒙山连着山外山”。
关于80后90后歌迷来说,这个现状或许一半是欢喜,一半是为难吧。
在没有天王天后的分众化年代,咱们如同难以再复刻逝去的黄金年代,除了推进这一场华语歌曲的文艺复兴之外,如同也别无他法。
2023全年,新歌商场难掩萎靡状况,如同在群众视界中留下深刻印象的,只要2月李荣浩的《乌梅子酱》和6月黄绮珊的《向云端》,以及7月刀郎发行的新专辑《罗刹海市》,而后者之所以敏捷火爆,还与其多年前在文娱圈的恩怨纠葛有关。
群众在团体怀旧,歌手们在忙着线下演唱会,AI新歌如漫山遍野,原立异歌在其间一时难以找到容身之所。
可是,在新歌出圈乏力的一同,咱们也注意到一个改变,那便是“抖音神曲”的影响力在下降。
回想2021年底,TMEA腾讯音乐文娱盛典发布“年度十大热歌”时,网友的挖苦犹在耳畔,“华语乐坛姓抖”“直接告诉我翻开抖音就行”。
而2022年的“年度十大热歌”,则开端出现向创造者回归的趋势,如陈奕迅的《孤勇者》、周杰伦的《最巨大的著作》等。
本年这种回归仍在持续,如黄绮珊的《向云端》,直击疫情后群众的心思需求,以10天播放量14亿的亮眼成果霸榜各大音乐渠道,QQ音乐热歌榜前史最高排名第2,乃至从音乐渠道走向各大剧院音乐厅,登上合唱音乐会曲目单。
这个改变是可喜的,尤其在AI进入音乐创造之后,咱们尤其要鼓舞和维护优质原创音乐人,究竟内容和创造者才是永久。
2023年,综N代持续发力,《乘风2023》、《天赐的声响》等老牌综艺收视安稳,但立异力度仍需进步。
经过十数年的分流和立异后,音综走向了更多元的局势,垂类散布愈加详尽,期望精准捉住圈层人群的喜爱。
B站的大学生音乐综艺《爱歌唱的大学生》女生季,直接把选手锁定在青春学校里那群“精神状况满分”的大学女生们。与之附近的是愈加重视学校乐团培育的爱奇艺音综《斗争!乐团重生》。
野外音乐综艺《韶光音乐会》打出“重逢老友、结交新友”标语,将舞台设置在野外,沉溺式体会歌手们“我与音乐的故事”,娓娓道来,天然朴实。
而由优酷出品的OST综艺《剧好听的歌》则挑选以情动听,许多影视金曲轮流再现,掀起一阵复古浪潮。
相同,节目也未摒弃Z代代作为现下追剧集体的干流力气,《苍兰诀》等近年热播剧ost也参加竞演。
国风综艺《少年行》则挑选以传统文明入局,招集24位少年齐聚凌云学院,经过对传统文明的学习与表达,打造出传统与潮流交融的文明特点的舞台。
可是垂类细分也导致了观众涣散,难出爆款。在短视频的冲击之下,音综依托头部歌手与复古怀旧,沉溺在舒适圈中难以走出,新人新歌难以出面。
在音综高度内卷的当下,若想卷出一个大爆款,还需进一步探寻出路。
各类型音乐中,说唱热现已被谈论好几年了,本文不再赘述。要说本年的体现,国风音乐确实不俗。
4月《声生不息·宝岛季》,张杰翻唱徐佳莹代表作《身骑白马》,冷艳全场。《身骑白马》将闽南歌仔戏与盛行音乐完美结合,张杰的翻唱又加入了唢呐独奏和四句京剧戏腔,愈加古风化。
再想一想2021年,科班出身的龍猛寺寬度创造的《武家坡2021》,才惊觉,本来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,不止一次从戏剧进入到浅显音乐的视界。
同月,国风音乐厂牌大象有风,在古北水镇敞开了为期4天的线下讲堂,课程内容和导师装备可谓顶配。
本年音综《青年π方案》《舞台2023》,也出现了《明歌》《红马》《精卫》等不少国风音乐著作,在交际渠道上招引一波热度。
全体来看,本年国风音乐沿着前些年的途径持续进发,不断打破圈层,不少早年为爱发电的音乐社团走向现在的老练厂牌,从UGC走向PGC,招引更多盛行歌手入局。
国风音乐对传统文明的探究也出现越来越深化的趋势,如一颗小葱新专辑《何为风》,盛行+的已不再是耳熟能详的京剧,而是现在现已根本绝迹于大舞台的松阳高腔。
而刀郎的新专辑《罗刹海市》,交融多种传统音乐资料,其技能上的熟稔圆融令人惊叹。不论是《何为风》仍是《罗刹海市》,其功力是早年的许多国风著作很难到达的。
从亚文明的古风到逐渐进入干流文明,国风破圈之路,走得仍然稳健。
肄业难、工作难、高房价、高物价……后疫情年代,年青人被一座座无形的五指山重重扣下。所以,年青人在上班和上学之间,挑选了上香;在发光和发热之间,挑选了发疯。
疗愈音乐应运而红,成为了年青人的一味心思安慰剂。
“我的肾,你听到了吗?”
翻开小红书上疗愈音乐视频,常常能在谈论区看到这类啼笑皆非的谈论。或许咱们也没料到,有一天,宫商角徵羽和心肝脾肺肾的联络,《黄帝内经》的“百病生于气……而止于音”,在“发疯文学”盛行的年代被广泛投入运用。
近代科学开展以来,音乐疗法逐渐成型,运用音乐声波频率来使人体相关器官发生共振,以到达医治作用的办法,与《黄帝内经》所说千篇一律。
所以,QQ音乐、网易云音乐等渠道纷繁下场分羹,拓荒出“轻音乐疗愈区”“冥想专区”。
酷狗音乐还立异性地引入了专业医疗机构,与医院和专业心思咨询师一同打造“疗愈专区”,到达心情“私家定制”,可谓是一招高手。
在线下,疗愈音乐乃至走入剧院。、
如音乐制作人张康明推出的《明时——静心疗愈睡觉音乐会》,带领观众在舞台上睡觉,配以钢琴、古琴的乐声,以及泉流、虫鸣等环境音,独具匠心。
无论是深夜直播里温顺的amsr,仍是剧场中的睡觉音乐会,或是《去有风的当地》OST、《向云端》浓浓的关心,都在展示着音乐疗愈的潜力。应运而生的疗愈音乐,或许能够去到更远的当地。
11月30日,B站博主麦田农民发布视频质疑五月天假唱,一经发酵,全网欢腾,引发一同热门言论事情,也再次将群众视野拉入到本年井喷的线下演唱会商场。
大麦网显现,本年截止现在已售、在售音乐线下表演达1000场以上,仅上海一地便创下35位演员连开61场巡回的盛况。
仅国庆假日,全国就有60多场音乐节表演,是从前的四五倍左右。“报复性表演消费”成为了本年的一个特别现象。
随意点开某视频APP,谈论区也出现了这样的自嘲:
可是演唱会是否对得起千万一般打工人的日子费呢?
自2023年线下表演商场复苏以来,演唱会乱象频发。除却五月天此次引发全网谈论的“假唱”风云,咱们还看到了老牌歌手“事故现场”,梁静茹演唱会一再失误,网友戏言,“学学伍佰,自己唱不了,让乐迷帮着唱。”
在售前管理上,虽有周杰伦硬刚黄牛,但黄牛倒卖现象仍旧未能被完全整治,仍需职业加强相关监管。
在现场体现上,广东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的“声动巨星”演唱会,因音响作用差,不少观众齐声大喊“听不见”。
而本年9月周杰伦在天津场表演,被困高空20分钟,相传受伤吐逆。密闭静置的舞台设备也令台下的观众忐忑不安。
本年的线下音乐节也逐渐下沉至县城,比较大城市的安保和服务,县城路途遥远、基础设施缺乏,质量愈加难测。
好的一面是,稳固住演唱会商场蛋糕,又另辟蹊径复兴县城文娱工业。
但良莠不齐的演唱会质量,只会让顾客对线下音乐商场“看一次热烈”。怎么引领职业标准,保证并提高表演质量,是下个阶段的重要出题。
2023年井喷的不止线下演唱会,还有实体专辑。
本年四月以来,李宇春、林俊杰、窦靖童、易烊千玺、汪苏泷等多位华语歌手连续发行了新专辑,其间最引人瞩目的当属5月发行的易烊千玺新专辑《刘艳芬》,开售14小时热销额跃居第二,出售金额破7000多万,到日前,位列QQ音乐扑淘商城实体专辑榜首。
早在年头就有许多人猜测2023年实体专辑会回暖。跟着华语歌手扎堆发行专辑,新的忧虑也随之而来——在这亮眼的出售额中,是否潜藏着泡沫经济?实体专辑出售的究竟是音乐仍是粉丝情怀?
纵观本年的实体专辑,能够显着感遭到“周边化”的趋势。
如易烊千玺重达3公斤的专辑《刘艳芬》,其间除了写真册、歌词本等“标配”,还有“由多种建筑材料高压而成”的外壳,被媒体戏弄为“买椟还珠”。
9月汪苏泷发行的实体专辑《21世纪罗曼史》,外壳规划为娃娃机,“咱们是躺在娃娃机里的娃娃”,和《刘艳芬》“复原群众对‘虚拟歌舞城’的颅内幻想”的规划阐释殊途同归。
不只音乐圈,音乐剧和舞剧OST也出现类似趋势,上海文明广场音乐剧《粉丝来信》与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《红楼梦》,在夏天先后发行了专辑,越过CD挑选了黑胶唱片,呼应了一波粉丝对“复古”的寻求,却也将更多听众拒之门外,“没有唱片机”“买回来便是供着”。
尽管购买数字专辑“打榜”被明文禁止,可是它的变体却如同无处不在,如数字专辑的“一专三封”和实体专辑的“周边化”。
现在,实体专辑的音乐含量在下降,消费的如同大都是粉丝的情怀。实体专辑确实回暖了,但又与咱们幻想中的回暖不尽相同。
自2021年7月24日,国家商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,责令腾讯音乐免除独家音乐版权,“独家版权”的年代宣告完结。
可是“非独家版权”的年代也并未100%到来。首要,“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协作期限不得超越三年”,并非一切音乐著作都需求非独家。
其次,尽管约束独家版权,可是昂扬的版权费并非一切巨细渠道都能接受。用户想要完成一个APP听歌自在,恐怕一时很难完成。在深瞳音乐看来,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形式正在快速开展并对职业发生重要影响:“独家首发”形式。
此前,多位受访者曾向深瞳音乐表明,新入局的抖音音乐(旗下含音乐APP汽水音乐、音乐署理分发渠道银河方舟等事务),在音乐版权形式上玩出了全新把戏:除了大厂惯用的“撒币”战略外,抖音音乐的“独家首发”协作形式,或许是其入局分一杯羹十分重要的原因。
简略归纳,相关协作战略便是:我给你相当于独家协作的费用,可是不要求你独家授权给我,只需求全网独家首发一段时间。
但许多时分,前史总是踏着类似的韵脚:这看起来是刚冒头的新形式。但将时间往回拨20年,天王巨星的新歌,相同会挑选在最初的首选传播媒介——某家广播电台首发。
2023音乐渠道战略也在进行调整,出现出几点方向。
首要是直播占比削弱。从第三季财报来看,腾讯音乐总收入同比下降10.8%,网易云音乐同比削减16%元,收入下滑主要是遭到交际文娱板块缩水的影响。可是在这其间,咱们能感遭到一种“有意为之”。
网络直播监管力度持续加强,斗鱼CEO陈少杰涉赌被捕仅仅一个事例,一同,各音乐渠道逐渐弱化直播阵地,从榜首第二季度开端酝酿,在第三季度已构成显着趋势。
其次是,重心向原创内容、社区运营及会员事务搬运。各渠道原创音乐扶持方案仍在续航;社区运营也各行其法,QQ音乐依托强壮的版权库和巨大的用户人数,网易云音乐则持续发挥UGC力气打造社区。
接近年底,音乐渠道又在会员价格上做文章,QQ音乐会员上调至15元/月,网易云音乐学生会员降价至5元/月,从一涨一降中,咱们能嗅到一些不同的经营战略——
降本增效之下,QQ音乐期望快速补偿直播缩水部分的现金流,而网易云音乐则期望抢占年青人阵地,放长线多垂钓。
不论详细打法怎么,趋势都是在回归“音乐”自身。只不过这种回归,走的恐怕并不是多年前渠道们所幻想的途径。
继2022NFT之后,2023AIGC再次引爆科技圈、音乐圈。
你能幻想现已BE的CP互唱对方的歌吗?在曾经,这是天方夜谭,但在2023年,你能够看到以下景象:
3月,头部电影公司光线传媒用AI海报营销新动画电影《去你的岛》,被网友骂“不尊重辛苦作画的人”;
5月,AI孙燕姿“杀”遍全网;同月,抖音发布AI内容的运用规矩,维护原创版权;
6月,格莱美主办方宣告更新评选规矩,其间最令人瞩目的一条——AI歌曲有资历参评格莱美,引发轩然大波,不过格莱美主席Mason再接再励地强调了人类有必要是歌曲的必要创造者;
10月,TME与王力宏工作室联合推出了首位官方授权“全AI歌手”AI力宏,为AI所带来的版权之争,供给了一个处理的或许性。
AI进程如同按下了快进键,令人眼花缭乱。工业上中下游都在活跃探究,推出技能产品、调整规矩。
不可否认,AI为音乐供给了更多或许,尤其在创造方面,如云门舞集新任掌门郑宗龙运用AI作曲,用于舞剧《波》,“在这个新的科技年代,咱们要做不同的测验。”
光线传媒CEO王长田也在致职工的内部信中,满怀热心迎候AI年代的到来。
但与此一同,许多用户也在这一点上达到一致——严寒的AIGC毕竟无法替代赋有情感的PGC。
至于AIGC音乐创造迸发之后的图景究竟怎样,恐怕AI自己也都无法预言。
整体来说,2023年的国内音乐工业,迎来了疫情之后的狂欢时间,但表象之下,是全工业链从内容、制作到宣扬、发行各环节的高度内卷,以及内卷之后的胶着。
可是,在新科技带来的新规矩之下,在线下商场、细分商场带来的新启示之下,从业者们仍在活跃探寻新的出路之中。
或许,咱们仍旧会带着这种状况,驶过2024。
相关推荐